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之一: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7-18   浏览次数: 1355

(一) 本研究特色

1. 江淮分水岭是长江、淮河的分界线,地处安徽省中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100-300之间,包括合肥、滁州、定远、凤阳、明光、天长、全椒、来安、巢湖等市县。该区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汇的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内与年际变率大;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少,仅在部分地区作为人畜饮水之源。区内地形沿大别山东麓延伸,丘陵起伏,岗冲交错,地形破碎,沿分水岭岭脊一线及两侧,尽管降水总量偏多,却难以大量蓄用,停滞难,流失多。土壤以水稻土、黄褐土、黄棕壤土为主,通气、透气性差,下渗难,易龟裂。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土壤条件,造成该区农作物易旱易渍,旱灾影响尤为突出。受其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基础相对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成为安徽省经济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为综合治理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构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生态体系建设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2. 在对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合分水岭地区的特点,建设一批城郊型休闲农业基地;结合山区、风景名胜地区、红色旅游等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岭区自然生态和苗木花卉基地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分水岭治理开发示范片、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二)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地位

1. 目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在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生态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态环境遭到继续破坏。目前对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对于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将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2. 本研究方向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基础扎实。我校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对琅琊山及分水岭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在特色农业产业、生态农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产学研合作。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并积极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到农业生产中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主要骨干是长期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教授和博士,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特别是对一直以来参与滁州市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的工作,对于滁州乃至整个江淮分水岭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有直接的工作经历。近年来承担了近10项省级教改项目,其中2项省级教研重点项目;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批特色专业2门;省级教学团队一个。

(三)本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义

1. 对江淮分水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探讨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江淮分水岭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弄清楚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的地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江淮分水岭的动植物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对江淮分水岭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形成原因和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综合治理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地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着力构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生态体系建设与保护。

2. 本研究为农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林草套种,培育和增加森林资源,形成以绿色植被为主体,成片生态防护林、商品林和经果林为基础,绿色长廊为骨架,农田防护林网和城镇村庄四旁绿化相配套,点、线、面相结合的高效林业生态体系。加快调整农村能源结构,着力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控制农村面源污染。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鼓励集约生态化的养殖模式,对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和垃圾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3. 对江淮分水岭生态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以巩固和发展粮食基地,加快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重点推进现代化奶牛养殖和畜禽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如滁菊、芡实、甜叶菊、有机茶、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以及苗木花卉等基地。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结合分水岭地区的特点,建设一批城郊型休闲农业基地;结合山区、风景名胜地区、红色旅游等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岭区自然生态和苗木花卉基地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分水岭治理开发示范片、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以大宗农产品初加工为重点,提升产后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技术应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加工型龙头企业聚集发展,实现分水岭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的粮油和特色农产品、林产品生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总之本研究讲探索一条由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的科学发展之路,使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为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本研究将为在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发展农业生态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