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基地的研究方向之三:江淮分水岭区域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研究方向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7-18   浏览次数: 1130

(一)本研究方向特色

1. 从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出发,突出江淮分水岭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与当下江淮分水岭城乡生态文化建设交流与融合的互动研究。

2. 从鲜明的江淮分水岭地域文化特色出发,突出以欧阳修为代表的醉翁文化、以吴敬梓为代表的儒林文化、以朱元璋为代表的明皇文化、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淮河文化、以大包干为代表的小岗文化、以江淮丘陵自然生态为特征的休闲文化等具有研究积累和优势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研究。

3. 以江淮分水岭历史文化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江淮文化研究的纵深推进和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地位

1.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地位独特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江淮分水岭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她独特的区域文化特征—南北兼容、文化多元。所谓江淮分水岭,为秦岭、大别山向东的延伸部分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地处安徽省中部,包括合肥、滁州、定远、凤阳、明光、天长、全椒、来安、巢湖等市县,主要涵盖的是滁州市及周边地区,是古代吴楚相连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说,在安徽无论经济还是文化地域都特色鲜明。滁州市位于 “江淮分水岭”的核心地带(俗称“皖东”),现辖224县(琅琊区、南谯区、明光市、天长市、凤阳县、定远县、来安县、全椒县)。远古时代,境内经历了氏族社会,是青莲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边缘地带。自古以来这里就物产丰富、文化发达、文人荟萃。唐宋时期滁州为名郡,独孤及、韦应物、李绅、李德裕、王禹偁、柳开、欧阳修、曾巩、辛弃疾、包拯等都曾在当地留下卓著政绩和文学作品。明清时期,这里出了一代农民皇帝朱元璋,更是有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艺术家在此驻足,如明代戏曲理论家朱权、律学家朱载堉、戏曲家朱有燉、心学大师王守仁、明四大高僧之一憨山、著名书画家文征明、清代讽刺小说家吴敬梓、卓有成就的女学者王贞仪、著名画家文言小说家宣鼎等。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产生的诗人、作家、理论家更多,如天长人美学家吕荧等。淮南抗日根据地时,滁州曾是新四军政治与文化中心。因此,江淮分水岭地域文化研究作为整个安徽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和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2.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积累深厚

在历代文人与滁州、新四军淮南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研究、江淮分水岭文化名人研究、吴敬梓和欧阳修研究、凤阳花鼓研究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学科特色,并已取得重要成果。郭仁怀教授出版《淮南抗日根据地文艺史》,《安徽文化精英评传》(滁州卷)等著作。曹小云教授、景刚副教授与地方文化部门合作出版了《来安县志(校注)》,另内部印行《2010年滁州全国欧阳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全椒中国<儒林外史>高峰论坛论文集》等著作。景刚副教授还开展“历代名人与滁州”的专题研究,发表了《韦应物与滁州》、《唐代的滁州刺史》、《欧阳修与滁州》等系列论文。裘新江教授开展欧阳修、吴敬梓、凤阳花鼓戏等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著)近20篇。目前本研究方向已承担《新四军淮南根据地文艺运动研究》(四类)、《宋代文人与滁州》(四类)、《凤阳花鼓戏的源流与整理保护》(三类)、《安徽古代文化名人评传(滁州卷)》(五类)、《历代滁州太守谱初编》(四类)等相关省部级、市厅级和校级课题二十余项,出版相关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我校还先后成立了吴敬梓研究中心、欧阳修研究中心、凤画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地方文化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0年、2011年我校还先后成功主办了全国欧阳修学术研讨会、纪念吴敬梓诞辰310周年大会暨中国《儒林外史》高峰论坛等与地方文化密切相关的全国重要学术会议。

3.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明确

主要内容包括:以吴敬梓、欧阳修、朱元璋为代表的江淮分水岭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以方言分布、哲学教育、文化思维、宗教信仰、民俗禁忌等为对象的江淮分水岭历史文化特色和风俗心理研究;以《儒林外史》、《欧阳修全集》、《夜雨秋灯录》、《王阳明全集》、《憨山集》等为代表的名家典籍审美文化解读研究;以江淮分水岭历史地域文化与当下江淮分水岭城乡生态文化建设交流与融合为目标的互动研究。

(三)本研究方向的作用和意义

1. 凸显我校办学特色,顺应当地政府发展目标

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校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文化建设方面拥有特定的优势,应当在办学过程中积极寻求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互交融的路子,从而形成“校地合作”的办学特色。本研究方向正好符合我校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办学思路,顺应了安徽省政府建设“人文安徽”、“生态安徽”和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

2. 彰显区域文化魅力,提供爱乡爱国宣传产品

协助地方文化部门整理编写地方志、乡土教材等文化产品,倡导爱乡爱国精神。通过理清地方文化传统,张扬地方文化优势,为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历史依据、人文资源及心理动力。

3. 为江淮分水岭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开发提供文化依托

根据《关于加快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工作的意见》(滁政〔201056号)、《滁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纲要》等文件精神,滁州市要构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业文化体系”,重点提升大明文化、醉翁文化、小岗文化、儒林文化四大特色优势文化,通过时尚化、产品化、市场化的重组,来充分释放旅游业特殊的产业关联力度。要以生态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为着力点发展旅游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和森林旅游人家,拓宽岭区的服务功能,将分水岭区全力打造为东部的“魅力后花园”。

4. 为江淮分水岭城乡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亲缘心理是依从地域文化价值观的心理,江淮分水岭城乡文化建设必须尊重这种心理,通过引导以形成健康文明的乡风乡俗,从而达到和谐生活的目的,进而成就“和谐安徽”的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