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6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述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3-30   浏览次数: 275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工作总基调,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一是聚焦争先进位,主要指标平稳增长。1—9月份,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5亿元,增长9.3%;外贸进出口14.2亿美元,下降0.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亿美元,增长9.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713元和8806元,同口径均增长9.4%。1—10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512亿元,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1384亿元,增长16.3%;财政收入209.8亿元,增长10.8%;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09亿元,增长14%。动态指标上,九大指标增速均快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5位;总量指标上,九大指标在全省全面进位或持平,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聚焦四督四保,重点项目提质提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大力实施“四督四保”推进机制,一批项目相继签约、开工、竣工、达产。抓项目签约,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99个,其中长久汽车、沃特玛电池、天鼎丰非织造布、上海电缆等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境内省外项目到位资金439亿元,增长13.4%,分别居全省第5位、第6位。抓项目开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41个,亿利净化系统、龙欣新材料、欣阳科技、众望科希盟、大禹防水材料等一批大项目启动建设。抓项目竣工,立讯二期、德威新材料、锦汇新材料等142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抓项目达产,华汇热电、养元饮品二期、胜华波汽配、天安新材料等78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产。抓项目转化,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滁州高教科创城首批4个项目开工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完成了规划编研,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的10平方公里产业转移承接园区顺利推进。江巷水库获批建设,宿扬高速基本完工,滁淮、合宁四改八等2条高速在建、滁天等4条高速加快前期准备,滁宁轻轨完成工可设计。

三是聚焦转型升级,调转促步伐加快。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调转促”,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去降补”有新进展。去产能上,已压减60万吨水泥产能,待省里验收;去库存上,商品住宅库存面积较去年底减少143万平方米,下降31.6%,去化周期8.1个月,比去年底缩短3.7个月;去杠杆上,把发展直接融资作为引导企业去杠杆的重要手段,开润股份顺利过会,扬子地板报会待审,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实现直接融资75亿元;降成本上,在全省率先出台降低工业企业运行成本专项扶持政策,全年可为企业减负10亿元;补短板上,推进一批项目,前9个月重点项目开工371个、竣工178个,分别占年度目标的123.7%和89%。“调转促”有新成效。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380.5亿元,增长11.4%,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比GDP高2.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6.1%提高到37.8%,对GDP增长贡献率由30.6%提高到44.4%。1—9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3.2%,高于规上工业12.1个百分点,省级智能家电基地实现产值295.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74%,总量居全省第三。规上企业中产值超亿元381户,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91.8%,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9.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15家,居全省第五;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978亿元、实现增加值217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三和第四。前9个月获授权发明专利1109件,增长150.3%,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二。新业态快速成长,建成运营电商产业园10个、入驻企业近300家,限上企业网上零售额4.1亿元,增长34.7%;5个县级服务中心、310个村级服务点运营良好,阿里巴巴首个订单农业项目落户定远。“双创”活力不断增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947户。

四是聚焦激发活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进一步弘扬大包干精神,着力先行先试,扎实推进173项改革任务,其中58项取得实质进展、45项进展良好、52项根据上级部署适时启动。农村综合改革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基本完成,全省首份证书在滁颁发,发证率居全省第一;天长农村集体资产权能股份改革国家级试点进展顺利,全市农村“三变”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土地“三权”改革、农业“三合一”改革、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上,政府权责清单统一规范省级试点扎实推进;全省首份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合一的不动产权证书在滁颁发;天长颁发全省首份电子营业执照。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上,医改工作得到国家医改办肯定,天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全国示范。同时,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全面融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借势借力,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

五是聚焦城乡统筹,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中心城市建设上,聚力推进以“一山、一城、一河、一湖”为重点的城建项目,琅琊山东麓整治、修复工程继续推进,长城影视动漫园等重点项目展露新姿;清流河在抓好一期提升、二期扫尾的同时,谋划推进三期、四期工程;古城保护性改造有序进行,内城河综合治理及西大街桥等快速建设,南大桥主桥通车;开工建设明湖大坝工程,力争明年5月下闸蓄水。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推动城市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县城和镇村建设上,天长、明光、凤阳、定远4个县城加快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和园区提升,乌衣、汊河、炉桥、秦栏、大墅等重点镇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转换,开展“百镇治理”,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推动天长整县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场会在滁召开。

六是聚焦群众获得感,和谐局面更为巩固。1—10月份民生支出22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8%。新增城镇就业6.8万人。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0034套,建成13582套,货币化安置6402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竣工率均达100.1%,均居全省第1位。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已建成“一村一品”项目61个,贫困村道路畅通等加快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50个村出列、4.5万人脱贫年度任务。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等称号。推进绿色发展,新增造林17万亩,PM10年均浓度值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秸秆禁烧“零火点”,西涧湖二级保护区整治被列为全国样板。推行阳光信访,深化平安建设,加强安全监管,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回顾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无论任务如何艰巨,都必须正确处理好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定发展不动摇,紧抓项目不放松,着眼长远、狠抓当前,既要速度,也要增量,更要质量效益,坚定不移地在扩大总量的基础上调结构,在加快速度的基础上转方式,在做大规模的基础上促升级。无论环境如何复杂,都必须正确处理好敢想善为与依法合规的关系。一方面,大力弘扬敢于人先的“大包干”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直面难题、敢想善为;另一方面,讲法治、守制度、重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政务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转。无论条件如何改变,都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增进人民福祉同步共进,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倾力改善民生,多办好事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指标增速回落。与去年同期比,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外,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项指标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0.7、1.5、3.6、2.8、5.1、6.2、0.2和1.3个百分点;与预期目标比,除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年目标0.8和0.6个百分点外,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项指标增速,分别低于全年目标0.7、1、1、10.4、2.3、0.6和1.6个百分点。二是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新签约335个亿元以上项目中,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其它支柱产业亮点较少。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由一季度的104%上升到三季度末的122%,高于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投资效果系数为0.098,比一季度下降0.002。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民间投资有所放缓,前9个月民间投资增长13%,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投资额占比由去年的73.1%降至71.8%。四是企业上市相对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市值低,目前全市上市公司仅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6家,到去年底,证券化率仅14.5%。五是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市直和天长外贸进出口占全市七成多,GDP、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全市三分之一强,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均占全市1/2,其他县市区总量偏小。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我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等,对会议精神进行认真贯彻落实。在深入领会、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结合滁州实际,认真谋划2017年工作。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346”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转促为主抓手,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稳中奋进、好中加快,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大力推进“去降补”和“调转促”。围绕调结构推进去产能,围绕稳市场推进去库存,围绕防风险推进去杠杆,围绕提效益推进降成本,围绕增后劲推进补短板,全面落实“去降补”五大任务。同时,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大健康制品、非金属材料四个千亿元产业;现代服务业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综合物流、旅游休闲、教育医疗、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以长城文化创意园、农中花源博览园为代表的文化产业,以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鼓楼医院苏滁分院为代表的医疗产业,以滁州高教科创城为代表的教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上,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是全力加快项目建设。继续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和“四督四保”项目工作总体要求,紧紧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以“十大工程”和亿元以上项目为重点,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进一步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全年计划亿元以上项目续建500个、新开工500个、竣工400个、谋划储备600个以上。

三是强力推进招大引强。找准定位,强化措施,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招大引强上,聚焦人力、财力、精力,攻坚单体投资10亿、50亿、100亿级的大项目,力争在全球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的项目招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招商区域上,瞄准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重点区域,继续加强对北京地区、上海区域的招商,拓展东北、山东等区域的招商。在外资招引上,借助苏滁现代产业园这个品牌,加大外资招引力度,分头拜访昆山、东莞等台资企业,多方争取台资项目;研究韩资、欧洲(德资)企业动向,积极争取新上项目。在队伍建设上,组建第二批县干招商小组,加强招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尽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化人才。

四是合力抓好平台建设。在抓好各开发园区的同时,重点抓好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西部大工业基地的规划和推进工作。滁州产城融合示范区,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下一步要加强与南京江北新区协同发展,从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园区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通过强化主导产业带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统筹区域要素配置等举措,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西部大工业基地,紧紧围绕盐矿、石英岩矿、凹凸棒粘土矿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方向,着力引进市场前景广、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产业集聚。

五是聚力深化改革开放。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把中央、省统一部署坚决落实到位的同时,根据滁州实际,积极开展探索。突出抓好以“放管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以人的城镇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改革和以公立医院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医改等重点领域改革。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加快与南京同城化、合肥一体化进程,深度融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实现等高对接。六是着力提升城乡建管水平。坚持产城结合、建管结合、新老结合、城乡结合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滁城加快推进“一环四块多点”建设。“一环”,就是谋划能够领略到滁城概貌的精品线路,把“四个一”工程串联起来。“四块”,就是聚力推进“一山、一河、一城、一湖”项目建设。琅琊山争创5A景区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启动清流河综合治理三期、四期工程;古城建设依托内城河改造、遵阳街改造等工程,尽快展现古城风韵;明湖大坝确保在明年汛前下闸蓄水。“多点”,就是在“一环”中打造多个精品参观点。天长、明光、定远和凤阳4个县城按照中等城市定位,依托自身优势,统筹抓好老城改造和新区拓展,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美好城镇。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名镇名村,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加快滁淮高速、合宁高速四改八建设进度,力争开工滁天、来六、明巢、西外环高速。同时,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好机制、好做法,加强专项化、常态化、网格化、市场化等“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水平。

七是努力增进群众福祉。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抓好十件为民实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落实精准扶贫全覆盖、监测评估全覆盖、防范返贫全覆盖、责任落实全覆盖“四个全覆盖”要求,以产业扶贫为根本,以健康扶贫为重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抓好信访维稳,加强安全管理,改进社会治理,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