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滁州市2017年农业物联网建设实施方案的解读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3-31   浏览次数: 133

解读本方案的目标任务:

通过扩大农业物联网试点范围,促进农业物联网示范推广,打造全省独占鳌头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在省内率先实现市县级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点“两个全覆盖”,全市新增10个以上示范应用点,每个县市区至少增加1个,总量达到80个以上,力争全省第一。

以滁州市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全市新建10个以上应用示范点,重点在设施农业、水果苗木种植、规模化畜牧水产养殖、农作物“四情”监测、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集成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可看可用建设目标,为农业生产大数据建设打好基础。设施农业应用示范点。实时采集光照、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视频等信息,并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自动控制或通过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观察现场情况、远程控制设备,通过专家系统实现远程技术咨询及病虫害诊断。规模化畜牧养殖应用示范点。实时监测养殖场COHSNH、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并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自动控制或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对生产设备远程控制,通过专家系统实现远程技术咨询及疫病诊断。水产养殖应用示范点。实时监测池塘溶解氧、氨氮、PH值、水温、水深等环境信息,并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通过系统自动控制或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对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通过专家系统实现远程技术咨询及病情诊断。农产品质量追溯应用示范点。监测种养基地光照、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环境信息以及实时视频信息。在加工环节各关键控制点部署视频采集器、二维码标签打印机、二维码阅读器、终端查询机及其他所需传感设备,获取、记录并管理各生产环节的信息,构建农产品生产溯源体系。水果种植应用示范点。实时采集果园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环境信息及视频信息,通过本体感知系统分析水果生长状态,通过专家系统实现远程技术咨询及病虫害诊断,建立水果二维码溯源系统。苗木生产应用示范点。实时采集光照、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视频等信息,并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及时远程调控滴管等自动化设备,通过专家系统实现远程技术咨询及病虫害诊断。农作物“四情”监测点。对农作物的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灾情以及各阶段长势进行动态监测和趋势分析。

 解读工作重点:

各地要按照项目整体进度的要求,认真选择应用示范点,落实建设条件;要根据不同产业特点,运用不同技术措施,制定项目设计方案;采用简化招投标措施或先建后补等方式,尽快开工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优先选择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农业物联网示范建设。通过树立典型和样板,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地要按照《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2383-2015 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终端数据交换规范》和《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2384-2015 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交换协议》统一技术标准,纳入建设要求。

   解读如何保障:

各地要加强对农业物联网建设工作的领导,科学安排实施进度,落实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按照“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财政资金主导、社会资金主体的投入格局,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市、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市财政2017年将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并向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倾斜。实行月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每月底报告当月工作情况。建立督查机制,每月进行一次督查,进行一次通报,对落实目标任务成绩突出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通报表扬,对进度滞后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确保年度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责任编辑: 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