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江淮分水岭  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按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围绕“建设较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规范管理、重点建设、培育特色、丰富内涵、优化环境、提升质量、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把教学、科研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具有学校特色和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1、基地建设和发展目标

通过构建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凝聚人才,推动科研,促进学术交流、服务安徽省和滁州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协同创新能力、高水平、有特色的学术团队,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全省领先,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研究基地,成为江淮分水岭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决策的重要咨询中心之一。

2、基地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和设想

科学研究方面:积极组织申报和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重点社科研究项目,承担市厅级研究项目30-50项以上,出一批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五年内拟出版学术著作3-5部,在发表学术论文30-50篇以上,出版江淮分水岭研究文集和系列丛书。

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开展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通过凝练学术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术高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以中青年为骨干的学术队伍。

学术交流方面:举办全省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会议,聘请各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在追踪本中心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不断改进、充实研究中心的专用网站,介绍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经常公布最新研究动向和资料,设立网上理论学术论坛,促进争论与探讨,吸引国内学者对江淮分水岭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

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借鉴省内外研究机构的有益经验,逐步和接纳社会各类研究力量协同创新、共同研究。在强调多出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更要强调以人为本、多出优秀研究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研究人才。力争在5年时间里培养1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

咨询服务方面:每年向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交关于江淮分水岭研究的基本情况的研究报告。创办内部刊物,反映和交流相关信息。就本领域的研究成果,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活动,推进科研成果转化。